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,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。传统的尾气检测方式(如人工路检、定期年检)存在检测效率低、覆盖范围有限、易受人为干扰等问题,难以全面监管海量机动车的实时排放状况。为此,
机动车尾气固定遥感监测技术应运而生,成为现代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。
近年来,全国多地(如新乡、孝昌、淄博等)陆续部署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,通过“科技+数据”的方式,实现对高排放车辆的精准识别与管控,有效提升大气污染防治能力。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原理、应用、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。
一、概述
1.什么是机动车尾气固定遥感监测?
是一种非接触式、实时在线监测技术,通过安装在道路两侧或上方的检测设备(如红外、紫外、激光等传感器),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,无需停车即可快速检测尾气中的污染物浓度(如CO、CO₂、NOx、不透光烟度等),并自动识别车牌号码,判断车辆是否达标排放。
该技术通常由以下核心部分组成:
尾气检测系统(红外/紫外/激光传感器)
车牌识别系统(高清摄像头+AI算法)
环境参数监测仪(温度、湿度、风速等)
数据传输与分析平台(实时上传至环保部门数据库)
2.技术原理
遥感监测主要基于光学检测原理:
红外光谱法:检测CO、CO₂等气体,利用不同气体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。
紫外光谱法:检测NOx(氮氧化物),因其对紫外光有较强吸收。
激光散射法:测量尾气中的颗粒物(如PM2.5、黑烟),通过光散射强度计算不透光度或林格曼黑度。
当车辆通过监测点时,系统会在0.7~1秒内完成检测,并实时显示检测结果(如“合格”或“不合格”),同时抓拍车牌,确保数据可追溯。
二、优势
1.检测效率高,覆盖面广
传统人工检测每小时仅能检测几十辆车,而遥感监测系统每分钟可检测数十辆,日均可监测数千辆,大幅提高监管效率。
适用于高流量路口、收费站、物流园区等关键区域,精准锁定高排放车辆。
2.无需停车,不影响交通
车辆正常行驶即可完成检测,避免传统路检造成的拥堵。
3.数据精准,可追溯
结合车牌识别+环境参数(温度、湿度等),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可靠。
数据实时上传至环保部门,形成大数据平台,用于分析污染趋势、制定管控政策。
4.助力执法与淘汰高污染车辆
超标车辆信息可自动推送至交管部门,作为处罚依据。
帮助政府精准识别高排放老旧车,推动淘汰黄标车、柴油货车等污染源。
三、未来发展趋势
1.更广泛的部署
目前,固定遥感监测系统主要安装在城市主干道、高速入口、物流园区等,未来将进一步扩展至郊区、国道等区域,形成全覆盖监测网络。
2.智能化升级
结合AI算法,自动识别“黑烟车”“老旧车”。
与车联网(V2X)技术结合,实时提醒车主尾气异常,引导维修。
3.多技术融合
与移动遥感监测车(如环保执法车搭载便携式设备)互补,实现动态+静态监管。
与OBD(车载诊断系统)远程监控结合,实时监测车辆排放状态。
机动车尾气固定遥感监测技术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创新,通过“科技赋能+数据驱动”,实现了对高排放车辆的精准管控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全国范围的推广,该系统将在打赢蓝天保卫战、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。
